欢迎光临中国投标资质网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信用动态 >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概念

日期:2020-02-03 10:52  来源: 中国投标资质网  作者:网络

企业信用风险是指在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最主要的表现是企业的客户到期不付货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而给企业造成损失。本章讨论的企业信用风险主要是针对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工商企业,而不包括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将放在下一章中单独讨论。而对于工商业企业(非金融服务业企业),企业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的信用销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赊销”。
 
一般来说,企业希望现金销售而不是信用销售,但由于竞争压力迫使许多企业进行信用销售,这就使企业面临着两难困境:一方面,信用销售可以吸引客户,从而增加销售量、扩大市场占有量,增加账面利润;但另一方面,信用销售会产生大量应收账款,增加管理成本,使得利润降低,一旦信用销售产生的资金周转风险和坏账风险失控更将威胁企业生存。因此有人说“企业不赊销等死,搞赊销找死”,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信用销售的困难。信用销售就像一把双刃剑,要想运用好它,就要进行有效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用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从而实现扩大销售和降低成本的预期目标。可用公式描述为:预期损失=可能损失的金额×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我们知道,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是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则是降低预期损失,也就是说,有两条途径:降低发生损失的可能性以及降低暴露在风险下的金额。
 
因此,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也应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进行。
而要实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首先要明确风险的产生环节。对于一笔赊销业务,旦赊销合同成立(不论是否以合同书的形式),企业就承担了发货和提供劳务的义务,形成潜在的信用风险,可能发生损失:即便尚未发货(提供劳务情况类同),企业也投入了生产成本(订单生产的情况下)、包装、仓储等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如果货物已经发出,那么可能损失的金额就更大了;而在应收账款没有收回之前,这种损失的可能性就一直存在,直到收回账款“落袋为安”,真正实现利润;要是遇到不能到期收回或者全额收回的情况,则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我们将合同成立(若以合同书形式,即合同签署之日)之前称为事前,成立之后到账款收回之前称为事中,账款收回或者确认坏账之后称为事后,表示该项交易是否带来损失以及损失多少已成定论。因此,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就是要对一项风险发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系统的管理,对信用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事中追踪和事后总结。
 
其中以事前控制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本章后面三节将具体介绍如何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而在本节我们将先谈一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建设-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只有先明确了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在怎样的指导方针下由谁来做,才能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